全国顶尖编导聚首“舞蹈日”,共同探讨未来的舞剧什么样?

日期:2022-02-07 16:32:11  来源:新民晚报


(资料图)

从孕育于世博会的舞剧《朱鹮》惊艳世界,到媲美大片即视感的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从让《千里江山图》“动”起来的《只此青绿》,到传承中国武学、塑造“真心英雄”的舞剧《咏春》……近年来,中国舞剧正在创意、探索、跨界、融合等多种尝试下飞速发展。人们概念中弱于叙事的舞蹈越来越会讲故事,博采众长不设限的跨界融合为舞剧插上创意翅膀。虽然舞剧一遍遍刷新着人们的想象,但舞蹈人依旧不敢懈怠,他们借着“舞蹈日”的契机探讨着舞剧的新方向。

昨日,正是一年一度的“国际舞蹈日”,除了面向市民观众和舞蹈爱好者的一系列公益活动,舞蹈界编创精英们也纷纷来到上海,聚首于由上海戏剧学院、国际戏剧协会和中国舞蹈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圆桌会议上集思广益,一同探讨舞剧的发展和未来。

据悉,今年国际舞蹈日的献辞者是中国舞蹈艺术家、编舞家杨丽萍。她提出:“舞者、舞蹈创作者们应该更加仔细地聆听这世间的悲欢离合,用舞蹈去完成千万年来我们一直与自然、生活、世界的对话。用舞蹈继续传递我们对天地的爱与赞美。”

圆桌会议上,刚完成最新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评奖过程的罗斌,谈及艰难的评选过程深有感触:“古典舞之前在题材上有诸多规限,这为创作题材的拓展带来阻碍。舞蹈源自生命本身的体验,生命之舞应舞出生命、舞出灵魂,既然生命和灵魂都是不设限的,那舞蹈题材又怎能设限?”

始终在探索舞蹈跨界融合的舞蹈艺术家沈伟强调,跨界融合应发挥其他艺术特长为舞蹈打开一个崭新空间,这应该是两种甚至几种艺术语言的对话和探讨。与此同时,他也强调:“跨界融合要以舞为本,编舞时不能为了投影、灯光等舞台效果而反过来让舞蹈服务。毕竟你要做的是舞蹈作品,而不是投影秀或者装置艺术。”

知名编导王媛媛在她的作品《樱桃园》中植入了AI的概念。今年2月份ChatGPT迅速成为当今热门话题,她也开始重新思考科技的发展对舞蹈编创带来的影响。如果将来人们把编导、编舞过程输入电脑,善于自我成长的GPT能否举一反三完成从文本呈现到动作设计等环节,做出一部舞剧呢?王媛媛说:“科技的发展时时影响着舞台的创作,面对新科技,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它、运用它,跟它共生共存。”

作为当今舞坛举足轻重的编导,周莉亚虽然年轻,但她和搭档韩真的作品几乎每一部都开启着人们对舞剧的崭新想象。《电波》《只此青绿》到如今大热的《咏春》,她坦言发自内心的蓬勃的创造力源自一次次真诚“对话”。

“每一次创作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对话。”《电波》是舞蹈艺术和英雄先烈的对话,《只此青绿》是舞蹈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对话,《咏春》是舞蹈艺术和中国武学的对话。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完成创作。在周莉亚看来,对话可以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也可以建立当下对于舞蹈或者对于舞台美学的追求。

上海戏剧学院自2017年以来多次举办国际舞蹈日系列活动,聚焦舞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探讨传统与当代视野下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以舞蹈之名,不断汇聚国内外重要的舞蹈学者与艺术家,规模和内容不断壮大与丰富,已然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有影响力的舞蹈盛典,也让中国文化的智慧和魅力在国际平台上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标签: